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。出处_典故
出自唐代诗词:刘禹锡的《竹枝词二首·其一》
竹枝词二首·其一
杨柳青青江水平,闻郎江上踏歌声。(踏歌声一作:唱歌声)
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。(却有晴一作:还有晴)
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,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。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,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。 竹枝词:乐府近代曲名。又名《竹枝》。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,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,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,流传甚广。后代诗人多以《竹枝词》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。其形式为七言绝句。 晴:与“情”谐音。《全唐诗》:也写作“情”。译文
注释
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(822)正月至长庆四年(824)夏在夔(kuí)州任刺史,作《竹枝词》十一首。十一首《竹枝词》分为两组,这是其中一组二首,作于另九首(《竹枝词九首》)之后,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,又重新创做完成的。
参考资料:
1、梁守中.刘禹锡诗文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42
2、萧涤非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831-832
刘禹锡简介
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
金貂晓出凤池头,玉节前临南雍州。暂辍洪炉观剑戟,
还将大笔注春秋。管弦席上留高韵,山水途中入胜游。
岘首风烟看未足,便应重拜富民侯。
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五韵(用年字)
江左重诗篇,陆生名久传。凤城来已熟,羊酪不嫌膻。
归路芙蓉府,离堂玳瑁筵。泰山呈腊雪,隋柳布新年。
曾忝扬州荐,因君达短笺。
唐郎中宅与诸公同饮酒看牡丹
今日花前饮,甘心醉数杯。但愁花有语,不为老人开。
省试风光草际浮
熙熙春景霁,草绿春光丽。的历乱相鲜,葳蕤互亏蔽。
乍疑芊绵里,稍动丰茸际。影碎翻崇兰,浮香转丛蕙。
含烟绚碧彩,带露如珠缀。幸因采掇日,况此临芳岁。
逢王十二学士入翰林,因以诗赠
厩马翩翩禁外逢,星槎上汉杳难从。
定知欲报淮南诏,促召王褒入九重。
刘禹锡的名句
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 :出自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 九曲黄河万里沙,浪淘风簸自天涯。 :出自《浪淘沙·九曲黄河万里沙》 人世几回伤往事,山形依旧枕寒流。 :出自《西塞山怀古》 杨柳青青江水平,闻郎江上踏歌声。 :出自《竹枝词二首·其一》 巴山楚水凄凉地,二十三年弃置身。 :出自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 花红易衰似郎意,水流无限似侬愁。 :出自《竹枝词·山桃红花满上头》 山围故国周遭在,潮打空城寂寞回。 :出自《金陵五题·石头城》 新妆宜面下朱楼,深锁春光一院愁。 :出自《和乐天春词》 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乡翻似烂柯人。 :出自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 昔看黄菊与君别,今听玄蝉我却回。 :出自《始闻秋风》 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 :出自《乌衣巷》 斑竹枝,斑竹枝,泪痕点点寄相思。 :出自《潇湘神·斑竹枝》 今朝北客思归去,回入纥那披绿罗。 :出自《竹枝词二首·其二》 清江一曲柳千条,二十年前旧板桥。 :出自《杨柳枝》 绝景良时难再并,他年此日应惆怅。 :出自《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》 曾与美人桥上别,恨无消息到今朝。 :出自《杨柳枝》 犹有桃花流水上,无辞竹叶醉尊前。 :出自《忆江南·春去也》 撩乱舞晴空,发人无限思。 :出自《柳花词三首》 马思边草拳毛动,雕眄青云睡眼开。 :出自《始闻秋风》 朝来入庭树,孤客最先闻。 :出自《秋风引》 池台竹树三亩馀,至今人道江家宅。 :出自《金陵五题·并序》 遥望洞庭山水色,白银盘里一青螺。 :出自《望洞庭》 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。 :出自《竹枝词二首·其一》 淮水东边旧时月,夜深还过女墙来。 :出自《金陵五题·石头城》 尘中见月心亦闲,况是清秋仙府间。 :出自《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》 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 :出自《秋词》 何处秋风至?萧萧送雁群。 :出自《秋风引》 碧虚无云风不起,山上长松山下水。 :出自《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》 今逢四海为家日,故垒萧萧芦荻秋。 :出自《西塞山怀古》 楚水巴山江雨多,巴人能唱本乡歌。 :出自《竹枝词二首·其二》 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 :出自《秋词》 山桃红花满上头,蜀江春水拍山流。 :出自《竹枝词·山桃红花满上头》 山上层层桃李花,云间烟火是人家。 :出自《竹枝词九首·其九》 不知何日东瀛变,此地还成要路津。 :出自《汉寿城春望》 夜如何其夜漫漫,邻鸡未鸣寒雁度。 :出自《更衣曲》 后庭花一曲,幽怨不堪听。 :出自《金陵怀古》 云拼欲下星斗动,天乐一声肌骨寒。 :出自《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》 庭前雪压松桂丛,廊下点点悬纱笼。 :出自《更衣曲》 百亩庭中半是苔,桃花净尽菜花开。 :出自《再游玄都观》 今日听君歌一曲,暂凭杯酒长精神。 :出自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 塞北梅花羌笛吹,淮南桂树小山词。 :出自《杨柳枝词九首·其一》 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 :出自《陋室铭》 湖光秋月两相和,潭面无风镜未磨。 :出自《望洞庭》 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 :出自《陋室铭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