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来三径重扫,松竹本吾家。出处_典故
出自宋代诗词:叶梦得的《水调歌头·秋色渐将晚》
水调歌头·秋色渐将晚
秋色渐将晚,霜信报黄花。小窗低户深映,微路绕欹斜。为问山翁何事,坐看流年轻度,拚却鬓双华。徙倚望沧海,天净水明霞。
念平昔,空飘荡,遍天涯。归来三径重扫,松竹本吾家。却恨悲风时起,冉冉云间新雁,边马怨胡笳。谁似东山老,谈笑静胡沙。
秋色日渐变浓,金黄的菊花传报霜降的信息。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,小路盘山而上,曲折倾斜。询问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, (原来是不忍心)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而双鬓花白。在太湖边上徘徊凝望,天空澄澈,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。 追忆往日,漂泊不定,走遍天涯海角,却毫无建树。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,松竹才是我的家。却恨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,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,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。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,谈笑间就扑灭了胡人军马扬起的尘沙。 秋色渐将晚,霜信报黄花。:暮秋景物渐呈苍老深暗之色,菊花开时报来了将要降霜的信息。黄花,指菊花。 小窗低户:指简陋的房屋。 微路,小路。 敧(qī)斜:倾斜,歪斜。 山翁:《晋书·山简传》载山简好酒易醉。作者借以自称。 何事:为什么。 坐看:空看、徒欢。 流年:指流逝的岁月。 拚(pàn判) 却:甘愿。 华:同花,指在闲居中空白了鬓发。 徙(xǐ)倚:徘徊,流连不去。 沧海:此指临近湖州的太湖。作者时居汴山,在太湖南岸。 平昔:往日。 遍:这里是“走遍”的意思。 天涯,天边,喻平生飘荡之远。 归来三径重扫,松竹本吾家:写辞官归隐家园。化用晋代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三径就荒,松菊犹存。”三径,庭院间的小路。据晋代赵岐《三辅决录-逃名》记载,西汉末,王莽专权,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归里,院中辟有三径,只与求仲、羊仲往来。后来遂以“三径”作为隐士居所之称。松竹,代指山林隐居处,含有贞节自持之意。三径:王莽专权时,兖州刺史蒋诩辞宫回家,于园中辟三径,惟与求仲、羊仲往来。后常用三径喻隐居生活。 却恨悲风时起,冉冉云间新雁,边马怨胡笳。:这里化用三国时魏国蔡琰《悲愤诗》。“胡笳动兮边马鸣,孤雁归兮声嘤嘤!”悲风,悲凉的秋风。冉冉,指大雁缓缓飞行的样子。新雁,指最初南归之雁。边马,指边地的军马。胡笳,古代塞外民族的一种乐器。此处指军中的号角。 谁似东山老,谈笑净胡沙:化用李白《永王东巡歌》中的“但用东山谢安石,为君谈笑净胡沙”。胡沙。指代胡人发动的战争。 参考资料: 1、(清)朱孝臧编选;思履主编 .宋词三百首 :中国华侨出版社 ,2013.08 :第240页 . 2、方鸣主编 .一生最爱古诗词 下册 :中国华侨出版社 ,2012.07 :第517页 . 3、刘振喜.宋代爱国词选 :中州古籍出版社 ,1990年07月第1版, :第32页 .译文
注释
这是作者告老,隐居湖州卞山后写的作品高宗听信奸相秦桧,向金屈膝求和,梦得被调福建安抚使,兼知福州府,使他远离长江前线,无所作为,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,隐退山野。因写此词,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。
叶梦得简介
淮西军大破贼兵连六告捷喜成口号二首 其一
一战聊麾十万师,西来捷报走黄旗。六骡壮骑终须去,九虎将军亦谩为。
面内疲民元不改,从中胜算自无遗。临轩想见天颜喜,百辟欢声动玉墀。
次韵马参议留别
戎车百两去难攀,秣马前驱矢石间。析木旧津吞朔易,神都新令愯完颜。
传声已报连三捷,触热那辞冒百艰。束缚会看擒颉利,灰钉何待执戎蛮。
清谈一笑时能共,妙语千篇未可删。缓带且从黄阁老,峨冠行奉紫宸班。
分携坐叹虚悬榻,老病怀归祇故山。他日小舟能过我,万峰深处有柴关。
忆朱氏西涧 其一
涧下流泉涧上松,清阴尽处有层峰。应知六月冰壶外,未许人间得暂逢。
题子因双鸠百叶桃画
百叶缃桃照眼明,繁枝似见雨新晴。故知睡足聊相并,不作林间逐妇声。
鹧鸪天
一曲青山映小池。绿荷阴尽雨离披。何人解识秋堪美,莫为悲秋浪赋诗。
携浊酒,绕东篱。菊残犹有傲霜枝。一年好景君须记,正是橙黄橘绿时。梁范坚常谓欣成惜败者,物之情。秋为万物成功之时,宋玉作悲秋,非是。乃作美秋赋云。
叶梦得的名句
殷勤花下同携手。更尽杯中酒。美人不用敛蛾眉。 :出自《虞美人·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》 为问山翁何事,坐看流年轻度,拚却鬓双华。 :出自《水调歌头·秋色渐将晚》 霜降碧天静,秋事促西风。 :出自《水调歌头·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》 却恨悲风时起,冉冉云间新雁,边马怨胡笳。 :出自《水调歌头·秋色渐将晚》 秋色渐将晚,霜信报黄花。 :出自《水调歌头·秋色渐将晚》 东山老,可堪岁晚,独听桓筝。 :出自《八声甘州·寿阳楼八公山作》 想乌衣年少,芝兰秀发,戈戟云横。 :出自《八声甘州·寿阳楼八公山作》 何似当筵虎士,挥手弦声响处,双雁落遥空。 :出自《水调歌头·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》 归来三径重扫,松竹本吾家。 :出自《水调歌头·秋色渐将晚》